-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和生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针灸康复科
-
脾虚证在中医理论中,指的是由于脾脏功能减弱,导致身体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以及水分代谢障碍等一系列病理状态。症状表现多样,包括舌苔变化、食欲下降、晨起不适、排便异常及水肿等。治疗需依据不同证型采取相应措施,饮食调养同样重要。自行处理身体不适可能加重病情,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关键。
2017-08-11 10:35
1.舌苔变化:健康舌苔应薄白而润泽,若舌苔白厚、滑润或粗糙、黄腻,提示体内寒湿或湿热。
2.食欲下降:脾虚影响消化吸收,表现为食欲减退或食后饱胀。
3.清晨不适:胸闷、头晕可能源于脾虚肺弱,肺气受累。
4.排便异常:脾湿可见大便软烂、黏腻,消化功能异常。
5.水肿:脾虚水湿不化,可见全身浮肿,尤以下肢为甚,小便短少。
面对脾虚,中医治疗注重辨证施治,常用补脾益气的药物,如党参、黄芪、茯苓等,并建议食用易于消化、补脾的食物,如大枣、山药、薏苡仁,以改善症状,恢复脾脏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