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胆结石引起黄疸,主要是由于结石阻塞胆管,影响胆汁正常排泄,胆红素代谢异常所致。具体包括结石阻塞胆管、炎症感染、结石移动、胆汁淤积、肝脏功能受损等。 1. 结石阻塞胆管:胆结石可能堵塞胆管,导致胆汁无法顺利排出,胆汁中的胆红素反流进入血液,从而引起黄疸。 2. 炎症感染:胆结石引发胆管炎症,炎症刺激胆管壁,使其肿胀、狭窄,影响胆汁流通,胆红素代谢紊乱,出现黄疸。 3. 结石移动:结石在胆管内移动,可能暂时或持续性地阻塞胆管,造成胆汁排泄障碍,引发黄疸。 4. 胆汁淤积:胆管被结石部分阻塞,胆汁排泄不畅,淤积在胆管内,胆红素被吸收进入血液,产生黄疸。 5. 肝脏功能受损:长期的胆结石及相关问题可能影响肝脏功能,导致肝脏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下降,引起黄疸。 总之,胆结石引起黄疸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旦出现黄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检查、B 超、CT 等,以明确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如熊去氧胆酸、消炎利胆片、胆宁片)或手术治疗。
2024-11-13 0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