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肾性高血压是由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主要原因包括肾实质性病变、肾血管性疾病、肾内分泌异常等。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心悸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1.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导致肾脏功能受损,引起水钠潴留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从而升高血压。 2.肾血管性疾病:肾动脉狭窄使肾脏血流减少,激活肾素分泌,导致血压升高。 3.肾内分泌异常:例如肾上腺皮质肿瘤分泌过多醛固酮,引起水钠潴留和高血压。 4.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增加肾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5.生活方式:长期高盐饮食、酗酒、缺乏运动、精神压力大等也可能促使肾性高血压的发生。 总之,肾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患者一旦确诊,应积极配合治疗,改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用药,以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4-11-14 12:03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肾血管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RVH)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之一,是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引起的高血压。RVH的实用定又是:高血压由肾动脉病变引起,病灶清除或肾切除后可恢复。发病率:高血压人群中,RVH占3%~15%。由于年龄分布不同,所选的人群有别,文献报导的发病率范围变化较大,为1%~20%,高峰期为10岁以下的儿童及40岁以上成年人,虽然确切发病率并不清楚,但估计约占高血压人群的5%。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