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抗炎治疗无好转,诊断性抗结核可行吗
您好,我因低热入院抗炎治疗已经二十余天,现在已经十余天不发热,整个发热期间也没有盗汗现象,但CT复查没有明显好转,痰液培养也没发现结核杆菌,沙洋医院医生用抗结核药物进行诊断性治疗,不知有没有更好的诊断方法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耿入峰 医师
张家口市第五医院
二级
内科
-
低热抗炎治疗二十余天无明显好转,且排除结核常见检查仍进行诊断性抗结核治疗,这种情况较为复杂。可能的原因包括感染未完全控制、非典型病原体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药物热等。 1. 感染未完全控制:某些特殊病原体,如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常规抗炎药物可能效果不佳。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的病原学检查,如支原体抗体检测、真菌培养等,以明确诊断,并针对性使用药物,如阿奇霉素、氟康唑等。 2. 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如布鲁氏菌病、伤寒等,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进行特殊的血清学检查。治疗药物可能包括多西环素、氯霉素等。 3.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系统异常导致发热。通过检查自身抗体、免疫指标等可明确,治疗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 4. 肿瘤性疾病:某些血液系统肿瘤或实体瘤早期也可表现为低热。需进行骨髓穿刺、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治疗方案取决于肿瘤类型和分期。 5. 药物热:使用的药物可能引起发热反应。需要仔细排查所用药物,必要时停药观察。 总之,对于低热原因不明且抗炎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需要综合多种检查和临床表现来明确诊断。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是一种方法,但也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进一步完善检查以明确病因。
2024-11-22 0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