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孙克来 医师
曹妃甸区六农场医院
其他
全科
-
脾胃不和是中医常见的病症,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针灸对于脾胃不和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其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病情轻重、个体差异、针灸穴位选择、针灸师技术水平、治疗周期等。 1. 病情轻重:病情较轻者,针灸可能较快改善症状;病情较重则需较长时间治疗。 2. 个体差异:不同人的体质和对针灸的敏感度不同,效果也会有差别。 3. 针灸穴位选择:常用穴位如足三里、中脘、脾俞等,穴位选取得当效果较好。 4. 针灸师技术水平: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针灸师能更精准施针,提高疗效。 5. 治疗周期:坚持按疗程治疗,效果通常更显著,断断续续则可能影响效果。 总体来说,针灸对于脾胃不和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不能单纯依赖针灸,还需结合饮食调理、生活习惯改善等综合措施。患者应在正规医疗机构接受针灸治疗,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2024-11-18 06:20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针灸?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操作法,来治疗全身疾病的“内病外治”的医术。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