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癔症性精神病是一种精神障碍,通常由心理因素引起,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紊乱、情感爆发等。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心理、生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1. 发病原因:心理创伤、应激事件、性格特点、遗传因素、环境影响等都可能导致发病。 2. 症状表现:可能出现突然的情感爆发,如大哭大笑、大喊大叫;意识范围狭窄,对周围环境感知模糊;行为紊乱,如冲动、乱跑等。 3. 诊断方法: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精神检查、心理测试等综合判断。 4. 治疗方式:包括心理治疗,如暗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如氯丙嗪、氟哌啶醇、地西泮等,但药物治疗需遵医嘱。 5. 预防措施: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改善人际关系,创造稳定的生活环境。 总之,癔症性精神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和家属要积极配合,以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2024-11-21 16:29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癔症? 癔症又称歇斯底里,常由心理因素作用于易感个体而引起。癔症是指一种有癌症性人格基础和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重大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精神障碍。本症除癔症性精神病或癔症性意识障碍有自知力障碍外;其他类型自知力基本完整,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病程多反复迁延。女性较多,女性多发于青春期和更年期,结婚时间短,家庭不和睦;尤其是婆媳关系不好的年轻媳妇更易发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