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骨硬化的发生可能由遗传因素、代谢紊乱、骨感染、肿瘤以及某些药物等引起。 1.遗传因素:部分骨硬化是由于遗传基因突变导致,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石骨症等。 2.代谢紊乱:维生素 D 代谢异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影响骨代谢平衡,可能引发骨硬化。 3.骨感染:慢性骨髓炎等骨感染性疾病,炎症刺激可导致骨组织增生和硬化。 4.肿瘤:某些良性或恶性骨肿瘤,如成骨细胞瘤、骨肉瘤等,会造成局部骨硬化。 5.药物: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氟化物、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等,可能影响骨代谢,引起骨硬化。 总之,骨硬化的原因较为复杂。如果发现有骨硬化的相关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024-11-21 20:14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骨硬化病? 骨硬化病(大理石样骨)是一种骨密度增加和骨骼成形异常的遗传性疾病。又名A1bers—Schonberg病,俗称石骨症。骨质呈灰白色,骨髓腔无脂肪,骨小梁致密。骨质硬化,因而得名。到目前为止对造成骨质硬化的原因还不十分清楚。近年来通过动物模型研究,以及应用放射性核素进行实验,证明石骨症既不与甲状旁腺的产生和分泌有关,也不与血液中的降钙素的多少有关,目前多数人认为石骨症的病因是由破骨细胞功能不良所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