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脊柱结核的手术时机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结核病情、药物治疗效果、脊柱稳定性以及神经受压情况等。 1. 全身状况: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能够耐受手术。 2. 结核病情:经过规范的抗结核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结核病灶相对稳定,如体温恢复正常、血沉下降等。 3. 药物治疗效果:若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结核病灶持续进展,出现脓肿增大、死骨形成等情况,需要考虑手术。 4. 脊柱稳定性:脊柱出现明显的不稳定,如脊柱侧弯、椎体塌陷等,影响脊柱的正常功能,应及时手术。 5. 神经受压情况:当结核病灶压迫神经,引起神经症状,如肢体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需尽早手术解除压迫。 总之,脊柱结核的手术时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4-11-21 14:17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为骨关节结核中最常见的,由血行感染而产生。它好发于儿童及青年,以20~29岁发病率最高。占36.6%,其中以腰椎最多,胸椎次之,颈柞最少。但儿童以胸椎结核多见,可累及几个椎骨和椎间盘,容易产生后突。颈椎结核亦以儿童多见,好发于第1、2颈椎,易造成病理性脱位。成人多发生在腰椎,一般涉及邻近的两个椎体,后突多不甚明显。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