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冯海峰 主治医师
江苏靖江市太和医院
一级甲等
眼科
-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如果病情严重且未得到有效治疗,是有可能导致死亡的。其影响因素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及时性、患者依从性、有无并发症以及个体差异等。 1. 病情严重程度:患者体内铜蓄积过多,损害多个脏器,如肝脏、神经系统、肾脏等。病情越重,死亡风险越高。 2. 治疗及时性:早期诊断并开始规范治疗,如使用驱铜药物(如青霉胺、二巯丁二酸胶囊、二巯丙磺钠),能有效控制病情,降低死亡风险。 3. 患者依从性:患者能否严格遵循低铜饮食、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对预后至关重要。依从性差会增加病情恶化的可能。 4. 有无并发症:若出现肝硬化、肝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死亡风险增大。 5.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耐受程度不同,也会影响预后。 总之,肝豆状核变性虽然可能危及生命,但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良好的自我管理,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风险。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或肝病科就诊。
2024-12-08 20:57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HLD)由Wilson(19l2)首报,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以豆状核、肝、肾和角膜铜沉积表现的各种 异常为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肝硬化、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 ring,K-F环)。发病率各国报道不一,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约为15~30/100万。基因频率约0.003~0.007,杂合子频率稍大于0. 01。本病在我国尚无流行病学的大宗资料报告,根据广州中山一院神经科1981~1991年神经遗传专科门诊957例初诊病例分析,WD共97例,占10.14%,居全部单基因遗传病的第2位,可见本病在我国并不少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