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基底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低度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头面部等暴露部位。其能否被有效治疗,取决于多种因素,如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的及时性以及治疗后的护理等。 1. 肿瘤大小和位置:较小且位置表浅的基底细胞瘤,治疗相对容易,效果较好。若肿瘤较大、位置较深或靠近重要器官,治疗难度增加。 2. 患者身体状况:身体状况良好,免疫力强的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和恢复能力较好,有利于治疗效果。 3. 治疗方法选择:常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冷冻治疗等。手术切除彻底性高,放疗适用于不能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冷冻治疗对小面积肿瘤有效。 4. 治疗及时性: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治愈率高。若延误治疗,肿瘤可能扩散,增加治疗难度和风险。 5. 治疗后护理:包括保持伤口清洁、避免刺激、注意防晒等,有助于减少复发,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基底细胞瘤多数情况下通过合理的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做好治疗后的护理和随访。
2024-11-22 00:05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蚀性溃疡,很少见,占肛门直肠恶性肿瘤的0.2%,是一种起源于表皮及其附属器基底细胞的恶性上皮细胞瘤,极少发生转移,发病与日光照射有密切关系,故好发于头、面、手背等暴露部位。多见于白色人种,少见于有色人种。好发于头皮、面颈部等暴露部位和户外工作者。发病年龄都较大,平均在60岁以上,男性多见。据Nielsen(1981年)等报道,30年内治疗34例,平均年龄68岁。78%在缘,27%伸入到肛管并累及齿状线的典型病变为肛管慢性结节,增长缓慢,中央常形成溃疡,溃疡周围绕以珍珠样隆起的边缘,即侵蚀性溃疡。有出血、疼痛、瘙痒、分泌物及大便习惯的改变。早期病变小而表浅,诊断困难,临床常误诊为痔、肛裂及肛周湿疹,应及早活检确诊。广泛性局部切除。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