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贫血分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1.缺铁性贫血:多因铁摄入不足、需求增多或丢失过多导致,常见于女性、儿童和慢性失血者。治疗可补充铁剂,如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等。 2.巨幼细胞贫血:因叶酸或维生素 B₁₂缺乏引起,常见于营养不良者。补充叶酸和维生素 B₁₂可改善。 3.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质的异常,导致造血功能衰竭。免疫抑制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主要治疗方法。 4.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治疗包括去除病因、糖皮质激素应用等。 5.地中海贫血: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轻型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重型需定期输血和祛铁治疗。 贫血类型多样,病因和治疗方法各异。如出现贫血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接受规范治疗。
2024-11-28 05:45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不良(低下)性贫血,又称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d hypoplastic anemia)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将无原因可查者称为原发性再障,有病因可查者称为继发性再障。据国内统计前者占再障病例的70%~80%,后者约占12%~30%。国外报道各占50%左右。另有一些再障(如Fanconi综合征和暂时性骨髓抑制)的病程和预后均不同于慢性继发性再障。再生障碍性贫血在我国发病不多,每年0.74/10万人口,其中每年有0.14/10万人口为重型再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