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岁女患者多年疾病致睡眠憋气如何应对?
患者女,59岁,自40岁就发现有心肌缺血症状至今,又患有糖尿病10几年,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症状。2004年病人觉得不适,就去医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在做造影事,发现本人血管太细,无法进入心脏查看,没有做出很完善的结果。至今晚上无法正常睡眠,导致憋气,不知该如何是好?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梁天山 主任中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下列办法减轻打鼾症状:睡觉采取侧卧位,改变习惯的仰卧位睡眠;睡前尽量不要饮酒,不要喝浓茶、咖啡,也不要服用某些药物,因为酒精、镇静剂、安眠药以及抗过敏药物都会使呼吸变得浅而慢,并使肌肉比平时更加松弛,导致咽部软组织更容易堵塞气道;养成定期锻炼的习惯。
2024-11-28 05:04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59 岁女性患者,自 40 岁起有心肌缺血症状,患糖尿病十几年,还有先天性心脏病,因血管太细造影未完善,现夜间睡眠憋气。这可能与心脏功能下降、血管狭窄、血糖控制不佳、心肺功能受损、心理因素等有关。 1. 心脏功能下降:心肌缺血和先天性心脏病可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减弱,引发憋气。治疗上可能包括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等。 2. 血管狭窄:血管太细影响心脏血液供应。可考虑药物扩张血管,如硝苯地平、尼莫地平。 3. 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损伤血管和神经,加重心脏负担。需严格控制血糖,使用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 4. 心肺功能受损:心肺功能相互影响,长期疾病可能导致肺功能下降。必要时进行心肺康复训练。 5. 心理因素:长期患病易产生焦虑、紧张,影响睡眠和呼吸。需进行心理疏导。 患者病情复杂,需要综合治疗和管理。建议定期复查,遵循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改善生活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
2024-11-27 19: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