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龚峻梅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
血液肿瘤科/血液病科
-
1.皮肤损害避免阳光照射和创伤;外用3%二羟丙酮和0.13%散沫花素霜剂。
2.溶血性贫血严重和长期溶血有脾切除指证,可能有良效且可降低对光敏感性。可服用消胆胺,餐前服用同时加用抗氧化剂维生素E,对防止肝病的进展有效。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武洪刚
山西省中医食管癌研究所
一级
门诊科
-
卟啉病是由于血红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酶缺乏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又称紫质病,分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主要为光敏性皮炎、腹痛和神经精神障碍。可口服羟氯喹治疗,必要时也可采用放血疗法。可口服β胡萝卜素降低光敏感。PCT是最容易治疗的卟啉症,首要的治疗方法是识别和避免促发因素。放血通常可有效地诱导临床缓解。通过放血,排掉肝脏的铁使病人处于轻微的缺铁状态。
2014-12-18 16:28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血卟啉病? 血卟啉病又称紫质病,是由于血红素合成途径中特异酶缺乏所致的一种卟啉代谢紊乱疾病,主要病理变化为体内卟啉代谢紊乱,引起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的临床症状,主要是皮肤症状、腹部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三组表现。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及(或)卟啉前体和胆色素原生成增多、浓缩异常升高和排泄增多,并存组织中蓄积。该病主要累及神经系统和皮肤。由于临床发病率并不高,而且多因急性腹痛伴精神症状起病,易造成误诊,甚至因为滥用药物诱发危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