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怡潼 主治医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生殖医学中心
-
怀孕以后身体内分泌和激素都会发生变化。怀孕了身体得抗病毒会弱一些,怀孕了更不可以吃感冒药。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让孕妇受凉。孕妇出虚汗是因为怀孕了身体会有一些虚弱。建议平时平常生活中给孕妈补充一些补气血的食物,比如红豆,黑豆,枸杞子,阿胶一定要让孕妇多休息,不要过度劳累。
2019-01-07 16:5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我看不象是神经痛有点象鼻窦炎引起的头痛
2015-11-23 18:42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这种情况可以检查一下脑电图看看好吗
2015-11-24 06:21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头痛在成人中很常见,在小儿中也不少见,尤其是学龄期儿童。小儿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都可以出现头痛,头痛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症状,是小儿神经门诊中的一种常见症状。 因为头痛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症状,很多时候容易被患者及其家人忽视。很多时候我们见到,当小孩头痛的时候,家人就随便给一些止痛片给小孩吃。头痛时过多地应用止痛片来止痛,除了可能会掩盖病情外,还会给小儿娇嫩的胃肠造成伤害,可能出现胃出血的情况。 也有一些家长却是另外的表现,表现出特别的紧张及对小孩头痛过度的关注,小孩一喊头痛,就赶紧跑医院,要求医生给小孩做各种检查,经常询问小孩还有无头痛的存在。有时小孩的头痛是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家长这样过度单纯地只关注小孩的头痛症状,或会加重小儿的头痛症状。 虽然绝大多数的头痛病例是属于偏头痛类型的血管性头痛,以及上感、五官科疾病引起的头痛,多数预后良好,但头痛也可以是提示颅内严重疾病的信号,如脑炎、脑肿瘤、脑血管破裂出血等,可危及生命。 故,家长了解一些小儿头痛的常识是很必要的。下面,我简单地谈谈小儿头痛的常见类型。
2015-11-24 11:42
1.偏头痛:很多人以为成年人才有偏头痛,其实不然。偏头痛在儿童中也挺常见,起病年龄多在6岁左右,10岁以前男孩略多于女孩,10岁以后女孩比男孩发病率增高。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头痛,间歇期完全正常,发作与成人十分相似,但有一些不同之处。小儿偏头痛发作时间较成人短,视觉症状较成人少见,但恶心、呕吐比成人多见,腹型偏头痛仅在小儿中发生。小儿偏头痛伴夜尿、夜惊、夜游症者也不少见。此类头痛常有家族遗传史。
2.紧张性头痛:又称肌紧张性头痛,此类头痛在小儿中很常见。主要因头颈部肌肉持续性收缩引起。头颈部肌肉收缩可引起疼痛,收缩的肌肉压迫内在的血管影响血运,使肌肉处于缺血状态更加重疼痛。头痛产生多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焦虑、压抑有关,在小儿常见于学习紧张、临近考试或睡眠不足时,少数由姿势不良或头颈其他疾病引起。
3.五官科及面部疾病引起的头痛:眼屈光不正如近视、散光、斜视或长时间读书、写字、绘画时,眼肌持续进行调节,可引起肌收缩性头痛或眼肌疲劳性头痛,休息或睡眠后好转。鼻炎、副鼻窦炎、额窦炎、筛窦炎均可引起头痛。
4.颅内炎症引起的头痛:多是全头钝痛或胀痛,有发热,伴头痛呕吐,可有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5.颅内占位性疾病引起的头痛:颅内肿瘤、寄生虫等引起。头痛特点为早晨醒来即痛,呈进行性,患儿常有与饮食无关的呕吐。
6.脑血管疾病性头痛:可由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脑梗塞等引起,此类疾病发病可以表现很凶险。
从上可见,小儿头痛类型很多,病因十分复杂,如患儿出现头痛的症状,家长还是应该带小孩来医院小儿神经专科就诊,勿自行给小孩乱服止痛药,以免延误病情。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您好,这种情况多是额窦炎引起的,比较难治,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可用些抗感冒药和调节神经药物缓解症状.
2015-11-24 14:27
-
-
回答6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你好,这种情况考虑与鼻窦炎有关,建议拍鼻窦片检查
2015-11-24 16:52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acute tonsillitis)为腭扁桃体的急性非特异性炎症,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咽黏膜和淋巴组织炎症,是一种很常见的咽部疾病。此病为常见病,约占耳鼻咽喉科门诊病例的3.5%~6.5%,多发生在10~30岁,婴儿及50岁以上老人较少见。一般以冬、春二季发病较多,常由于劳累、受凉、炯酒过度、潮湿、营养不良,或全身性慢性疾病,身体抵抗力低下时易患。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腺病毒也可引起本病。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不少见。本病有传染性,潜伏期约2~4天,多通过飞沫、食物或直接接触传染。中医称扁桃体为“乳娥”,称急性扁桃体炎为“烂乳娥”、“喉娥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