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栋 副主任医师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肛肠外科
-
断奶以后期间,如果出现有乳房胀痛这种情况的发生,尽量让患者不要乱去挤乳房,有可能会导致乳头感染,最终会引起很多种疾病的发生,如果感觉非常胀痛的话可以挤出来少量,但是不要太多,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过于清淡,不要吃太多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平常的话一定要多喝点水。
2018-12-31 13:5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主要为抗菌药物治疗及对症疗法。急性期有效药物为四环素,0.25~0.5g/次,每天四次。连服4周为一个疗程。停一周后可依病情再用药1~2个疗程。必要时可以加用链霉素。TMP-SMZ也可选用,对于关节症状顽固,变态反应强的较重症例可以考虑特异性菌苗疗法。关节有积液时,可抽出液体,内注链霉素0.2g;对有脊柱炎病例可加用脱敏疗法。此外应卧床休息,或用石膏床或支具固定,有利于肌肉的痉挛缓解,减轻疼痛。若因脓肿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出现感觉,运动障碍或截瘫者,应及时进行探查术,根据病变行脓肿切开引流及病灶的清除术,脊髓的减压术,椎板减压成形术,脊椎融合术等。关节病变疼痛者可行适当外固定,以利减轻症状及维持功能位,加强未受累的关节功能的锻炼。骨病变有“自愈”趋势,但需时较长,经上述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2016-02-26 14:3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您好,您的检查怀疑是布氏杆菌病,一般此细菌会引起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度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急性期以抗生素治疗为主,慢性期除适当延长抗生素治疗外,还可用特异性菌苗进行脱敏治疗。急性期:四环素一次二片(0.25g每片)一天3至4次,青霉素一次80万U加入0.9%生理盐水中静滴,一天一次。必要时可适当增量。连用2至3周。此外尚需营养支持,增强免疫力。慢性期可去医院行特异性菌苗脱敏治疗。
2016-02-26 16:05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布氏杆菌病治疗主要是抗菌素疗法结合维生素疗法.
2016-02-26 16:56
(1)四环素25毫克/千克体重,混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次/日;或口服四环素,50毫克/千克体重,2-3次/日.
(2)土霉素片0.1克/千克体重口服,2次/日.
(3)硫酸卡那霉素,5万单位/千克体重,2次/日.
(4)硫酸庆大霉素,8千单位/千克体重,2次/日.
(5)口服维生素C10-15毫克/千克体重,2次/日,维生素3毫克/千克体重.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慢性传染病.又称马耳他热或波状热.牛,羊和猪是主要传染源,母畜感染后可引起流产,人因接触病畜或食用受染牛奶或奶制品而感染.潜伏期1~3周,临床特点是缓慢起病,长期发热,多汗,虚弱,全身痛和关节痛,急性期症状多在3~6月内消退.慢性布氏杆菌病尤为牛型病例,常因众多含糊主诉误诊为神经衰弱.血和骨髓培养分离到布氏杆菌可确诊,血清凝集试验若效价在1∶100以上亦有辅助诊断意义,布氏杆菌素皮内试验常用于回顾性诊断.治疗首选四环素或联合应用链霉素,疗程3周,复发病例可重复疗程.预防和控制家畜布氏杆菌病是预防人患此病的关键.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呈慢性经过,临诊主要表现流产,睾丸炎,腱鞘炎和关节炎,病理特征为全身弥漫性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和肉芽肿结节形防治本病主要是保护健康牛群,消灭疫场的布氏杆菌病和培育健康幼畜三个方面,措施如下: ①加强检疫,引种时检疫,引入后隔离观察一个月,确认健康后方能合群; ②定期预防注射,如布氏杆菌19号弱毒菌苗或冻干布氏杆菌羊5号弱毒菌苗可于成年母牛每年配种前1—2个月注射,免疫期1年; ③严格消毒,对病牛圬染的圈舍,运动场,饲槽等用5%克辽林,5%来苏儿,10%一2096石灰乳或2%氢氧化钠等消毒;病牛皮用3%一596来苏儿浸泡24小时后利用;乳汁煮沸消毒;粪便发酵处理, ④培育健康幼畜,约占50%的隐性病牛(个人经验:在从事奶牛临床工作中,发现一年内的自愈率不低于10%,这里写的50%,请教数据来源),在隔离饲养条件下可经2—4年而自然痊愈;在奶牛场可用健康公牛的精液人工授精,犊牛出生后食母乳3—5天送犊牛隔离舍喂以消毒乳和健康乳;6个月后作间隔为5—6周的两次检疫,阴性者送入健康牛群;阳性者送人病牛群,从而达到逐步更新,净化牛场的目的.对流产后继续于宫内膜炎的病牛可用196高锰酸钾冲洗子宫和阴道,每日1—2次,经2—3天后隔日1次,直至阴道五分泌物流出为止.严重病例可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中药益母散对母牛效果良好,益母草30克,黄芩18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热地15克,白术15克,双花15克,连翘15克,白芍15克,共研细末,开水冲,候温服.
2016-02-26 19:40
-
-
回答6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易消化饮食,保证热量.必要时给与解热镇痛剂及镇静剂.
2.病原治疗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急性期及慢性复发的病人.常用药物如下.⑴链霉素与四环素联合:链霉素1g/日,分2次肌注;四环素2g/日,分4次口服,疗程3周.⑵复方新诺明与链霉素联合:前者每次2片,3次/日;后者剂量同上.疗程3周.
3.慢性期的治疗宜病原治疗与特异性脱敏疗法相结合.病原治疗同上.特异性脱敏疗法有:⑴菌苗治疗:首次剂量为25万菌体/日,以后逐渐增加剂量,疗程结束时,菌苗可达1.5亿菌体/日,10~15日为1疗程.⑵水解素及溶菌素治疗:首次剂量两者为1%1ml/日,逐步增至2ml/日,疗程10~15天.也可用于急性期病人.菌苗,水解素及溶菌素注后可出现反应,主要为寒战,发热,出汗,头痛,全身不适,个别重者还影响呼吸,血压.
1.管理传染源加强病畜管理,发现患畜应隔离于专设牧场中.流产胎盖应加生石灰深埋.患病的人应及时隔离至症状消失,血,尿培养阳性.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物应予消毒.
2.切断传播途径疫区的乳类,肉类及皮毛需严格消毒灭菌后才能外运.保护水源.
3.保护易感人畜凡有可能感染本病的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目前多采用M-104冻活菌苗,划痕接种,免疫期1年.另外凡从事牲畜业的人员均应做好个人防护.牧区牲畜也应预防接种.这个病可能要一至两年的恢复期的.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