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梁天山 主任中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
月经期艾灸需要谨慎选择部位,一般可考虑神阙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等。 1.神阙穴:位于脐中央,具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的作用。 2.关元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3 寸,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 3.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 4.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际,能健脾益血、调肝补肾。 5.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有滋阴益肾、平肝息风等功效。 需要注意的是,月经期女性身体较为敏感,艾灸可能会影响月经的量和周期。如果要在月经期进行艾灸,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操作,避免自行艾灸造成不良影响。
2024-11-28 11:5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你好,艾灸调理月经不调较适用于宫寒患者,此类患者多表现为下腹部寒冷、四肢偏寒,以及痛经、月经血块多、经血颜色偏黑或偏淡等。常用的艾灸部位主要包括中极、关元、气海,以及三阴交,可以有效改善宫寒的状态,缓解痛经症状,调理月经不调。建议患者出现月经不调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经中医师进行辨证论治,明确宫寒后再行艾灸治疗。
2024-11-28 20:39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艾灸? 艾灸分为艾炷灸、艾条灸和温针灸。是指点燃艾炷或艾条在体表的一定部位进行熏灼,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艾灸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尤其适用于慢性虚弱性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艾灸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温补中气、回阳固脱、消瘀散结、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清热解毒、温肾壮阳等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