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梁天山 主任中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
Barrett 食管是一种食管下段的黏膜病变,其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病变程度、患者个体差异、治疗方法的选择、治疗依从性以及随访监测等。 1. 病变程度:轻度的 Barrett 食管通过积极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预后较好。但严重的病变,治疗难度增加。 2. 个体差异:患者的年龄、基础健康状况、免疫功能等不同,对治疗的反应也有差异。 3.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内镜治疗可去除异常组织。 4. 治疗依从性:患者能否严格遵循医嘱,按时用药、定期复查,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5. 随访监测: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Barrett 食管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考量和处理。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2024-11-27 18:4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患者您好,barrett食管是可以治愈的。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所替换的一种病理现象。抗酸、抗反流为主要治疗手段,可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和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及胃肠动力药,如吗丁啉或西沙必利治疗。纠正反流后部分barrett食管上皮可逆转为鳞状上皮。如果内科抗酸、抗反流治疗无效,则可进行胃镜下的barrett食管治疗及手术治疗。内科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观察治疗后果,一旦逆转可降低癌变危险。祝您早日恢复健康。
2024-11-28 00: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