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科
-
睡眠瘫痪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通常由生理、心理、睡眠习惯、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引起。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健康无小事,身体不适切莫忽视。及时就医,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2019-04-18 10:25
1.生理因素:大脑神经递质失衡,如多巴胺、血清素等分泌异常,可能影响睡眠时的肌肉控制,导致睡眠瘫痪。
2.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压力大的状态,容易引发睡眠瘫痪症。
3.睡眠习惯:睡眠不足、作息紊乱,使得睡眠周期不稳定,增加睡眠瘫痪的发生概率。
4.遗传因素:部分人群由于遗传基因的影响,存在患睡眠瘫痪症的易感性。
5.环境因素:睡眠环境过于嘈杂、温度不适、床垫不合适等,都可能干扰睡眠质量,诱发睡眠瘫痪。
虽然睡眠瘫痪症不会危及生命,但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调整心态,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如症状频繁且严重,建议及时就医。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您好,睡眠瘫痪症不会导致人的死亡,因为这是一种睡眠障碍。主要是与人的精神因素有关,特别是生活作息不规则、生活压力大的人容易出现这个疾病,目前没有治愈的方法,只能通过干预。睡眠瘫痪症其实就是一种睡眠障碍,是一种不良的睡眠体验。患者在半睡半醒的情况下,意识已经清醒但四肢躯体的肌肉还没有从睡眠状态中恢复过来,表现为能够感知到周围的环境听到各种声音,但无法指挥自己的身体,这种情况一般会持续几分钟以后才会彻底清醒,大多数人认为与压力比较大、过度劳累、作息不规律、失眠焦虑等有所关系。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2019-04-16 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