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蔡中琼 主任医师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
三级
妇产科
-
盆底肌在受损后通常难以自行完全恢复。其损伤常见于妊娠、分娩、年龄增长、肥胖、长期腹压增加等因素。若感身体不适,请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遵循医生指导进行治疗,切勿随意服药。
2019-12-04 18:13
1.妊娠分娩:孕期子宫增大及分娩时的牵拉,易致盆底肌损伤。
2.年龄增长:肌肉逐渐松弛,盆底肌功能下降。
3.肥胖:腹部脂肪堆积,增加盆底负担。
4.长期腹压增加:如慢性咳嗽、便秘等,影响盆底肌。
5.激素变化:绝经后激素水平降低,盆底组织萎缩。
盆底肌受损后自行恢复较难,若出现相关症状,如漏尿等,应及时就医,采取生物反馈疗法等,并坚持进行凯格尔运动训练。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患者好,盆底肌无法自己恢复,患者产后应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产妇自妊娠至怀孕再至分娩,盆底肌均处于拉伸状态,患者无论做剖宫产还是顺产,长时间处于拉伸状态的盆底肌,其结构与功能都存在一定程度损伤,需进行外力修复治疗促进盆底肌康复。盆底肌康复治疗可锻炼盆底肌,有效改善盆底肌功能。患者产后做盆底康复、盆底肌修复,可提高生活质量。
2019-04-16 10:30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产后盆底肌肉损伤? 妊娠期重力主要作用在盆底肌肉上,加上子宫重力日益增加,所以盆底肌由于处在持续受压中而逐渐松弛。分娩的过程同样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些因素累积起来,容易在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根据统计分析,我国女性有一半的人在分娩后就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