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梁天山 主任中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等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多种病症,如体虚乏力、自汗盗汗、水肿尿少、气血不足、肢体麻木等。 1.补气升阳:适用于脾气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食少便溏、久泻脱肛等,常与党参、白术等配伍。 2.固表止汗:对卫气不固引起的自汗有良好效果,可与防风、白术同用。 3.利水消肿:能用于治疗脾失运化、水湿停聚导致的水肿,常配茯苓、泽泻等。 4.生津养血:可改善气血两虚之证,与当归、熟地等合用。 5.行滞通痹:对气血不畅、经络痹阻所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疼痛有一定作用,常配川芎、赤芍等。 总之,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但使用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2024-11-27 18:5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您好,黄芪是一种非常好的药材。对于脾虚的人是非常有一打补养品。黄芪,又称为北芪或北蓍,亦作黄耆或黄蓍,是比较常用的中药之一。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的功效,对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诸证,气虚浮肿、小便不利,痈疽难溃或久溃不敛等病症效果显著。
2024-11-28 03: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