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炳俊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
右侧脑血管痉挛可引起头疼、呕吐等症状。这种情况需要重视,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血管本身病变、神经调节异常等。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若身体出现不适症状,请赶快就医,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2012-10-11 17:27
1.疾病原理:脑血管痉挛是脑动脉在一段时间内的异常收缩状态。其发生可能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液成分改变、神经调节失衡等。
2.检查方法:通常会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管造影等检查,以明确痉挛的程度和部位。
3.治疗药物:可使用尼莫地平、法舒地尔等药物,它们能有效缓解血管痉挛。但需遵医嘱使用。
4.生活调理:保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饮食清淡。
5.物理治疗:如头部按摩、热敷等,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6.就医科室:建议前往神经内科或神经外科就诊。
总之,右侧脑血管痉挛引起的头疼呕吐需要综合治疗,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争取早日康复。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脑血管痉挛的产生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血液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包裹血块压迫,血管营养障碍等引致血管壁结构破坏;氧合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并释放氧自由基造成的损伤;其他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如5-HT,儿茶酚胺,血红蛋白及花生4烯酸代谢产物的缩血管作用;颅内压增高,过量脱水治疗而不及时补充血容量;以及血管壁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因素.另外交感/副交感的平衡,脑血流的自身调节机制等也都是研究的热点.脑血管痉挛的治疗原则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改善血液动力学参数;恢复脑血管自我调节机制;维持有效血容量;保持有效脑灌注以及控制脑水肿.一般的治疗措施为血压管理和液体管理,尤其要避免低血压,防止血容量减少导致继发脑缺血.不应由于担心脑水肿而过度限制液体入量,而应通过计算液体平衡,记录中心静脉压(应高于8mmHg)或肺动脉楔压(应维持7mmHg)来指导液体需求.对于合并中枢性高热的患者,更需增加液体的摄入.从循证医学角度,目前的临床试验证实,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是一种可以有效防治脑血管痉挛的药物,尼莫地平是双氢吡啶类药物,可以通过阻断受体介导,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内流.多项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证实,尼莫地平可减轻继发性缺血,改善SAH预后,适用于动脉瘤破裂所致SAH后脑血管痉挛.该药物的一个药代动力学特点是半衰期短,因此在临床应用时要注意,应该以输液泵控制滴速,维持平稳的血药浓度,同时也避免短时间大剂量给药导致的低血压.Cochrane循证医学中心2005年的最新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显著减少SAH后不良预后的发生率,相对危险度减少18%,绝对危险度减少5.1%(CochraneDatabaseSystRev2005;25:CD000277).自1980年以来,还陆续有一些文献报告,在开颅手术中应用尼莫地平或罂粟碱局部术野灌洗,预防脑血管痉挛,2者疗效相似.目前还有其他一些治疗脑血管痉挛的药物和手段,如传统药物甘露醇,甲基强的松龙等;自由基清除剂梯利拉扎(tirilazad),可抑制脂质过氧化,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但临床对照试验随访3个月的结果为阴性;依布硒啉(ebselen),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有机硒化合物,临床研究发现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SAH预后,但不能有效预防迟发性的脑血管痉挛.其他还有前列腺素E2,蛋白磷酸化酶抑制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较强的血管扩张剂)等.最近发表的一项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重组t-PA鞘内给药能够溶解脑池内血液凝块,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血管内介入技术也已经用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特别是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术,以及动脉导管局部灌注药物治疗(尼莫地平),如果能够及时发现脑血管痉挛的迹象,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急诊行血管造影,一旦证实存在血管痉挛,根据其部位和严重程度,可以选择介入技术直接治疗,有时可以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但也有一些不同观点,例如介入治疗可能引起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或诱发再出血.
2012-10-16 2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