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早期肝硬化吗?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33
主要症状:近半年来,总感到双膝及以下部位酸痛,两腰疼,左右胸肋下疼(右侧严重些),胸口附近里面疼(好象靠近后背),血小板一直偏低,身上经常有出血点,颈项右侧疼,颈部左侧下好象有蜘蛛痣.早晨食指中指弯曲时感到关节胀,饭后感觉太饱,左脚第一趾关节好象有点痛.
连续几次检查肝肾检查不正常,尿酸一直偏高(有过痛风),甘油三酯一直偏高,有时转氨酶也稍微偏高.
发病时间:
化验检查结果:
B超检查:
肝脏:右肋下最大斜径110mm.肝脏形态规则,包膜纤细完整,边缘角正常.肝区呈均匀分布的点状回声,血管纹理清楚.门静脉内径13mm.
胆囊:上下径77mm,前后径23mm.壁薄光滑,腔内呈无回声区,透声性好.
脾脏:脾门厚44mm,肋下长17mm,全长127mm,脾内回声均匀.
胰腺:胰头厚13mm,胰体厚9mm,胰管无扩张,胰腺边缘清楚光整,胰腺内回声均匀.
盆腔可见少量无回声区,较大深度约23mm.
印象:1.脾轻度肿大.2.少量腹水.
肝肾功能:
总胆红素:36.5偏高(0-19)
非结合胆红素:35.1偏高(0-19)
结合胆红素:0.0(0-5)
直接胆红素:1.40(0-6.8)
间接胆红素:35.10偏高(0-12.2)
总蛋白:77.9(64-83)
白蛋白:47.9(35-55)
球蛋白:30.0(20.0-30.0)
谷丙转氨酶:58偏高(2-50)
胆碱脂酶:6.3(4.2-15)
碱性磷酸酶:81(50-172)
谷酰转肽酶:26(尿素:6.2(2.9-7.5)
肌酐:90(45-110)
尿酸:567偏高(150-430)
甘油三脂:6.19偏高(0.28-2.2)
血cystatinc:1.25偏高(M:0.6-1.18 F:0.45-1.00)
血常规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万里 主治医师
日照市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内科
-
你好,通过你对检查数据的叙述我们认为可能是存在肝硬化的,建议再做个肝纤四项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明确诊断才好确定治疗方案.
2012-09-04 06:1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B超检查:肝脏大小变化、表面和形态,回声改变,门静脉、脾静脉增粗,有腹水,可见液性暗区,脾体积增大。目前,肝硬化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肝硬化早期以保养为主,防止病情进一步加重;失代偿期除了保肝、恢复肝功能外,还要积极防治并发症。一般来说,治疗原则如下:
2012-09-10 15:06
(1)合理饮食及营养:肝硬化患者合理饮食及营养,有利于恢复肝细胞功能,稳定病情。优质高蛋白饮食,可以减轻体内蛋白质分解,促进肝脏蛋白质的合成,维持蛋白质代谢平衡。如肝功能显著减退或有肝性脑病先兆时,应严格限制蛋白质食物。足够的糖类供应,既保护肝脏,又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蛋白质分解。肝功能减退,脂肪代谢障碍,要求低脂肪饮食,否则易形成脂肪肝。高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丰富的饮食,可以满足机体需要。
(2)改善肝功能:肝功中的转氨酶及胆红素异常多揭示肝细胞损害,应按照肝炎的治疗原则给予中西药结合治疗。合理应用维生素C、B族维生素、肌苷、益肝灵、甘利欣、茵栀黄、黄芪、丹参、冬虫夏草、灵脂及猪苓多糖等药物。
(3)抗肝纤维化治疗:近年国内研究,应用黄芪、丹参、促肝细胞生长素等药物治疗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变,取得较好效果。青霉胺疗效不肯定,不良反应多,多不主张应用,秋水仙碱抗肝纤维化也有一定效果。
(4)积极防治并发症: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症较多,可导致严重后果。
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肝性脑病、并发感染等并发症,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