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谭全达 副主任医师
阳江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血透科
-
血小板减少,医学上称为血小板减少症,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药物反应、骨髓疾病以及遗传因素等。治疗方法依据原因不同而异,通常涉及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或骨髓移植等。若身体出现异常症状,请立刻就诊,根据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2013-06-19 13:57
1.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过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控制炎症,减少自身免疫攻击。
2.病毒感染:例如肝炎病毒、HIV感染,需针对病毒感染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观察血小板变化。
3.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如奎尼丁、头孢菌素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停药后通常可恢复。
4.骨髓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严重病例可能需要骨髓移植,或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刺激血小板生成。
5.遗传因素:特定遗传性疾病,治疗更为复杂,可能需长期管理,如使用免疫球蛋白短期提升血小板水平。
血小板减少症治疗需个体化,首要步骤是准确诊断病因。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以预防出血风险。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你好,在急性感冒期间出现血小板降低,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需要担心的,只要感冒能够治愈,这个血小板的问题,就是会慢慢的恢复的,现在的问题,是需要弄清楚感冒的类型,轻重,尽快的治疗。
2013-06-22 0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