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黄疸如何治疗?
患者性别:女
患者年龄:26天
主要症状:黄疸没有消失,但不是很黄,吃奶睡觉良好.不知道是不是母乳性黄疸,如果是的话应该如何治疗呢?
发病时间:出生三四天左右
化验检查结果:1.总胆红素:123.2
2.直接胆红素:26.7
3.间接胆红素:96.50
4.谷丙转氨酶:26.0
5.谷草转氨酶:61.0
6.谷草/古丙:2.35
7.碱性磷酸酶:312
8.谷氨酰转肽酶:207.0
9.总蛋白:53.9
10.白蛋白:38.3
11.球蛋白:15.6
12.白球比例:2.5
12.乙肝表面抗原:阴性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没有治疗,医生不确定是什么结果,请问这属于什么情况呢?是肝功能障碍还是母乳性黄疸呢?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胡向耘 副主任医师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
孩子的情况给孩子多喝水,停母乳三天,服用降疸的中药,同时喝点葡萄糖水.可以适当带孩子出去适时晒晒太阳,有去黄的作用.
2012-09-03 12:3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人工喂养,奶量以150ml/kg.d计算。暂停母乳期间,应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同时给予支持疗法: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鼓励乳母多次少量喂奶,增加患儿大便次数。严重者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停喂母乳后黄疸即消退,至今尚未有因其导致胆红素脑病的报道。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应鼓励乳母早开奶,多次少量喂奶,增加大便次数,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可降低黄疸发生率。另外,要给予患儿以保暖、增加热量、预防感染等支持疗法,防止加重黄疸。治疗母乳性黄疸还可采取口服中药茵陈苓柏汤为主、西药苯巴比妥为辅的治疗方法。实验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母乳性黄疸总有效率为100%。黄疸完全消退,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时,根据情况采取停母乳及其他干预措施。各种干预手段以尽可能不影响母乳喂养为前提,尽快降低胆红素水平。目前比较公认的干预标准为血清胆红素275~425μmol/L(16~25mg/dl)时停母乳,改配方奶喂养2天以上,直到胆红素降到安全范围再恢复母乳,300~375μmol/L(17.6~22mg/dl)时,暂停母乳改配方奶同时给予光疗。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早产未成熟儿,血清胆红素达到170μmol/L时应停母乳给予光疗。晚发型母乳性黄疸,血清胆红素15mg/dl时暂停母乳3天,>20mg/dl时则加光疗,一般不需用人血白蛋白或血浆治疗。
2012-09-07 09:07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