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林愈灯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儿童血液科
-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可能由感染、血液疾病、物理化学因素、自身免疫病、药物影响等导致。身体不适时,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意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切莫自行开处方。
2019-05-18 06:43
1.感染: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细菌感染如伤寒杆菌感染,会抑制中性粒细胞生成。
2.血液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影响造血功能。
3.物理化学因素:长期接触放射线、化学毒物等,损伤骨髓造血干细胞。
4.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产生自身抗体破坏白细胞。
5.药物影响:如磺胺类药物、抗甲状腺药物等,抑制骨髓造血。
发现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低,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可以查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穿刺检查。维生素C,硫酸亚铁,生血丸,养阴生血合剂,升血调元汤,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猪肝,蛋黄,乌鸡,大枣也有助不纠正贫血。注意是否有其他异常,如果没有异常症状,可以暂时观察,不必过于担心。建议您多喝水,饮食清淡,观察一个星期以后进行复查,平时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019-05-15 23:25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增多定又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增加,比正常人群平均值多2个标准差以上,年龄大于1个月的儿童和各年龄组成人中性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计数大于7.5×10^9/L ,小于1个月的婴儿大于26×10^9/L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