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雯雯 主治医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妇科
-
排卵期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通常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激素变化、生活习惯、疾病等。身体不适时,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意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切莫自行开处方。
2019-06-27 15:24
1.激素波动:排卵期间,体内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不能维持子宫内膜生长,引起部分子宫内膜脱落,导致出血。
2.生活因素:过度劳累、压力过大、情绪波动剧烈、饮食不规律等,可能影响内分泌,引发排卵期出血。
3.妇科炎症:如宫颈炎、阴道炎等,炎症刺激可能导致排卵期出血。
4.子宫内膜息肉:息肉组织较脆弱,在排卵期时易因激素变化而出血。
5.黄体功能不全:黄体分泌孕激素不足,影响子宫内膜稳定性,引起出血。
一般来说,排卵期出血量少,时间短,无需特殊处理。但如果出血量大、持续时间长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患者您好,排卵期出血,主要是由于雌激素减退而引起的,撤退性出血导致的,这种出血约1到2个小时,极为短暂,属于正常,不属于病理现象,若出现肉眼可见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为几小时,或3到5天,极少达到七天以上,严重可淋沥不尽,至下次月经来潮,就要就医了。祝健康。
2019-06-21 1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