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静 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脾胃病科
-
慢性糜烂性胃炎多因饮食不当、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刺激、精神因素、胆汁反流等引起。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调整饮食等。自行处理身体不适可能加重病情,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关键。
2019-12-08 11:45
1.饮食不当:长期暴饮暴食、喜食辛辣油腻等,易损伤胃黏膜。应规律饮食,清淡为主。
2.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是常见病因。需进行根除治疗,如四联疗法,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
3.药物刺激:如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需停药或换药。
4.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可影响胃部功能。要保持良好心态。
5.胆汁反流:破坏胃黏膜屏障。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
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注意饮食和情绪调节。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您好,慢性糜烂性胃炎,多数出现上腹痛、烧心、嗳气、反酸等,治疗的药物通常包括有胃黏膜保护剂、抑酸剂、抗酸剂。胃黏膜保护剂有替普瑞酮、瑞巴派特、依卡倍特、硫糖铝等。抗酸药有氢氧化铝。抑制胃酸分泌有H2受体阻断剂、PPI,常用药物有法莫替丁、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等。如伴有腹胀、恶心、呕吐,选用促胃动力的药物,包括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依托比利、曲美布汀类药物,如出现精神、神经方面问题,则选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具体用药请结合临床,由医生面诊指导为准。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2019-07-17 1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