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钱孝贤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
心肌缺血是由于心脏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肌能量代谢异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中医在应对心肌缺血方面有独特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调理身体等,同时也需注意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若身体出现异常症状,请立刻就诊,根据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2019-07-25 16:45
1.疾病原理:心肌缺血多因血瘀、气滞、痰浊等导致心脉痹阻。
2.中药治疗:如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复方丹参片,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使用中药需遵医嘱。
3.针灸调理:通过针刺内关、神门等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4.饮食调理: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肥甘厚腻。
5.运动保健: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心肺功能。
6.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中医应对心肌缺血综合多种方法,但个体情况不同,治疗效果也因人而异。患者应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患者好,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肌缺血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意见建议:由于心肌缺血有发生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危险,因此发现心肌缺血时,要及早治疗。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治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已发生并发症者,应及时治疗,防治恶化,延长患者寿命。建议去正规医院检查确定病情及时治疗不要擅自用药祝。
2019-07-17 1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