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郑方英 副主任医师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血液内科
-
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药物副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若减少明显,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建议及时就医。如果身体不适,请尽快寻求医疗帮助,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切莫自行用药。
2019-07-28 11:50
1.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抑制骨髓造血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2.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抗甲状腺药(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抗生素(氯霉素)等可能损伤骨髓造血功能。
3.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可产生抗体破坏中性粒细胞。
4.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会影响造血。
5.物理化学因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也可能引发。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多样,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治疗。一旦发现,应尽快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措施。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患者您好,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一个症状群,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正常。正常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随年龄而异,凡生后2周~岁的婴儿,ANC0×09/L,岁以上至成人ANC5×09/L,即可诊断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严重病例也可由革兰阴性杆菌如肺炎杆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引起。也可发生真菌感染。祝您早日恢复健康。
2019-07-26 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