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梁亮 副主任医师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血液内科
-
血小板降低常见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感染、某些药物反应以及慢性疾病如肝硬化。治疗需依据具体原因,可能涉及药物调整、支持性治疗或特定疾病管理。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应立刻就医,遵从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不宜自行开药。
2019-09-19 13:01
1.骨髓功能评估:首先检查骨髓功能,以确定血小板减少是否源于骨髓异常。必要时,骨髓穿刺或活检有助于诊断。
2.药物调整:停用或替换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
3.免疫调节治疗:对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能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或脾切除等方式。
4.支持性治疗:血小板输注用于急性严重血小板减少,预防出血风险。
5.慢性疾病管理:针对肝硬化等慢性疾病,控制原发病,改善血小板生成环境。
6.生活方式调整: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出血风险,保持均衡饮食,补充钙剂等营养素。
老人血小板低需综合评估,针对性治疗,定期监测血常规,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维持血小板在安全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