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夏慧敏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级甲等
新生儿外科
-
母乳性黄疸的治疗通常遵循观察与干预相结合的原则。若胆红素水平升高,短期内可暂停母乳喂养,使用益生菌辅助,必要时采用药物治疗与光照疗法。健康无小事,身体不适切莫忽视。及时就医,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2019-12-26 17:34
1.短期暂停母乳喂养: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时,可暂停母乳喂养3-5天,监测胆红素变化。
2.益生菌辅助:补充益生菌,如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有助于调整肠道菌群,促进胆红素代谢。
3.药物治疗:胆红素未降至安全范围,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茵栀黄口服液等药物,加速胆红素排泄。
4.光照疗法:胆红素水平达到20mg/dL,采用蓝光治疗,有效降低胆红素浓度,避免进一步发展。
5.监测与随访:定期复查胆红素水平,确保宝宝健康状况稳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母乳性黄疸治疗需个体化,结合胆红素水平与宝宝整体健康状况,采取相应措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确保宝宝安全。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