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胡俊 主任医师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血液内科
-
血小板偏低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造血异常、药物影响、脾功能亢进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看医生,根据医嘱进行治疗,切勿自己胡乱用药。
2019-12-06 14:52
1.感染因素: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导致血小板暂时减少,如流感病毒、幽门螺杆菌等。治疗以抗感染为主,如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抗生素。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抗体破坏血小板。治疗常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
3.骨髓造血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受损。可能需要促造血治疗,如使用雄激素类药物,如丙酸睾酮。
4.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等可能抑制血小板生成。需停用可疑药物。
5.脾功能亢进:脾脏破坏血小板过多。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切脾。
血小板偏低的原因多样,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一旦发现血小板偏低,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遵医嘱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