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丽琴 主任医师
阳江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
月经不调在中医理论中,常归因于气血亏虚、肾阴虚、肝郁气滞、血瘀及脾虚等因素。治疗策略依据辨证施治原则,采用中药调理,以达到调经目的。若身体出现异常症状,请立刻就诊,根据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2019-12-25 19:38
1.气血亏虚: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常用四物汤加减,如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以补血调经。
2.肾阴虚:特征为月经量少、色鲜红,伴有腰膝酸软。治疗采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丸,如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滋阴补肾。
3.肝郁气滞:月经周期不规律,伴随情绪波动。选用柴胡疏肝散,如柴胡、白芍、香附,以疏肝解郁。
4.血瘀:月经颜色暗红,夹有血块。应用桃红四物汤,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化瘀。
5.脾虚:月经淋漓不尽,面色苍白。建议使用参苓白术散,如党参、茯苓、白术,健脾止泻。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注重整体调养,通过辨证施治,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改善体质,达到调节月经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合理用药,定期复诊评估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