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林世江 主任医师
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
婴儿夜啼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饥饿、尿布不适、缺乏维生素D、肠胃不适、环境不适等。若身体出现不适症状,请赶快就医,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2019-12-14 11:44
1.饥饿与尿布问题:宝宝胃容量小,容易饥饿,要按需喂养。同时,勤检查尿布,保持干爽。
2.维生素D缺乏:婴儿生长发育快,易缺乏维生素D,影响钙吸收,导致神经兴奋性增高而夜啼,需补充维生素D滴剂。
3.肠胃不适:可能是消化不良、肠绞痛等,可轻柔按摩腹部,必要时就医。
4.环境因素:室内温度、湿度不适或噪音过大,都可能让宝宝夜啼,要营造舒适环境。
5.疾病因素:如感冒、发烧等,会让宝宝身体不适而夜啼,应及时治疗。
婴儿夜啼原因多样,家长要仔细观察,必要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抽搐? 抽搐(tic)是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的不自主的肌痉挛收缩,且带有关节运动。多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随意运动的丧失。临床表现多为四肢和躯干骨骼肌强直性收缩或阵挛性收缩,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多伴有意识丧失,常反复发作,轻者为局限性抽搐。为躯体或颜面某一局部连续性抽动。抽搐来之较急,大多到急诊室就诊,可见于多种疾病,且多为严重阶段,平时需要我们熟记能引起抽搐的各个系统疾病及其他们的抽搐特点、伴随症状,全面有序的进行各个系统检查,尽早做出病因诊断。异常的肌肉收缩来自肌肉、周围部位或非神经系统任何水平的障碍,单纯来自肌肉的收缩一般指发生于局部肌束的颤动而无关节的运动,如肌束颤动、肌肉颤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