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程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级甲等
血液科
-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可能由病毒感染、药物影响、自身免疫病、血液系统疾病、脾功能亢进等导致。身体健康为重,一旦感到不适,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诊断用药带来的风险。
2020-03-21 14:34
1.病毒感染:常见如流感病毒等,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治疗以抗病毒为主,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奥司他韦。
2.药物影响:某些抗生素、抗甲状腺药等可能导致。需调整用药或停药。
3.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破坏白细胞。治疗常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
4.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免疫抑制治疗、促造血治疗等。
5.脾功能亢进:脾亢可使血细胞破坏增多。必要时可行脾切除手术。
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增多定又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增加,比正常人群平均值多2个标准差以上,年龄大于1个月的儿童和各年龄组成人中性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计数大于7.5×10^9/L ,小于1个月的婴儿大于26×10^9/L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