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韩芳 主任医师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新生儿科
-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持续性黄疸。确诊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一系列医学检查。当身体出现异常时,应赶紧就医,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诊治,不宜擅自用药。
2020-03-11 20:45
1. 临床观察:婴儿出生后2-3天内黄疸开始显现,且持续不退或加重,粪便可能呈现白色或浅灰色。
2. 血液检查: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直接胆红素占比增加,这提示胆汁排泄受阻。
3. 超声波检查:腹部彩超能初步发现胆囊大小异常或者胆管结构不清晰,有助于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
4. 肝功能测试:肝酶水平异常,尤其是碱性磷酸酶(ALP)通常显著升高,支持胆道闭锁的诊断。
5. 核磁共振成像(MRI)或胆道造影:通过MRI或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可直观显示胆道闭锁的具体位置和程度。
一旦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应及时寻求专业儿科外科医生的帮助,因为早期手术干预是治疗的关键。如果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肝脏损伤甚至肝硬化。请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断和后续治疗。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先天性胆道闭锁? 先天性胆道闭锁(congenital biliary atresia)是胆道先天性发育障碍所致的胆道梗阻,是新生儿长时间梗阻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胚胎期胆道发育的畸形或胆道系统炎性病变的结果。此种畸形可以累及部分胆道,也可累及肝内外的全部胆道,造成各种类型的胆道闭锁。病变可累及整个胆道或仅为肝内或肝外的部分胆管,其中以肝外胆道闭锁多见,约占85%左右。发病男女比例约为1:1.5。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