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程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级甲等
血液科
-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性因素、感染、血液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影响等。身体不适时,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疗意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切莫自行开处方。
2020-03-03 22:30
1.生理性因素:在部分健康人群中,如婴幼儿、老年人,可能会出现暂时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通常无明显症状。
2.感染: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风疹病毒感染,某些特殊细菌感染如伤寒杆菌感染,可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降低。
3.血液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疾病,会影响造血功能,造成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
4.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自身细胞,可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5.药物影响:使用磺胺类药物、抗甲状腺药物、抗肿瘤药物等,可能影响骨髓造血,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
如果发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低,应结合症状、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必要时及时就医。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增多定又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增加,比正常人群平均值多2个标准差以上,年龄大于1个月的儿童和各年龄组成人中性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计数大于7.5×10^9/L ,小于1个月的婴儿大于26×10^9/L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