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季兵 主任医师
广东祈福医院
三级甲等
内分泌科
-
电解质不平衡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饮食不均衡、疾病影响、药物副作用、过度出汗以及肾功能异常等。自行处理身体不适可能加重病情,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关键。
2020-03-23 10:57
1.饮食因素:长期挑食、节食,摄入钾、钠、钙等不足,可致电解质失衡。
2.疾病影响:呕吐、腹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使体内电解质大量丢失。
3.药物副作用:某些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可能导致钾流失过多。
4.过度出汗:大量出汗时,钠、钾等随汗液排出过多。
5.肾功能异常:肾脏疾病影响电解质的重吸收和排泄,引起失衡。
发现电解质不平衡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纠正失衡状态。平时要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预防电解质失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