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陈虹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
发热抽搐可能由感染、神经系统疾病、电解质紊乱、遗传因素、中毒等导致。当身体出现异常时,应赶紧就医,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诊治,不宜擅自用药。
2020-03-29 10:03
1.感染:如脑炎、肺炎等,病原体侵袭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升高和抽搐。
2.神经系统疾病:像癫痫,脑部异常放电可引起抽搐,发热可能是诱因。
3.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钙等,影响神经肌肉兴奋性,易出现抽搐伴发热。
4.遗传因素:某些遗传疾病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易在发热时抽搐。
5.中毒:如食物中毒、药物中毒,损害神经系统,引起发热和抽搐。
发热抽搐原因多样,若出现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充血性心力衰竭? 充血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简称心衰,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低于机体代谢需要和心室充盈压升高,临床上出现以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以及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综合征。早期机体通过加快心率、心肌肥厚和心脏扩大等进行代偿,调整排血量以满足需要,这个阶段为心功能代偿期,临床上无症状。后期心功能进一步减退,上述代偿机制已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因而出现静脉回流受阻、体内水分潴留、脏器瘀血等。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引起胸腔积液最常见的原因。这种胸腔积液为漏出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