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谭进富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胃肠胰外科
-
遗传性肠息肉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由特定基因突变引起,表现为肠道内息肉的大量生长,增加了患肠癌的风险。此外,该病还可能伴随其他系统异常。
2020-03-27 19:21
1. 遗传机制:通常由APC基因或MUTYH基因突变导致,呈现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
2. 临床特征:患者会出现大肠内多个息肉,数量可多达数百甚至数千个。
3. 并发症:除了肠息肉,患者可能并发多发性骨瘤和软组织肿瘤,这些并发症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
4. 病理风险:息肉有较高的恶变潜能,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结肠癌。
5. 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包括大肠息肉、骨瘤和软组织肿瘤的存在,通过基因检测可以确认基因突变。
遗传性肠息肉综合征是一种需要密切关注的遗传性疾病,定期的肠镜检查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以防止息肉恶变为癌症。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应在胃肠胰外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遗传咨询和筛查,以制定个性化的管理计划。
面对身体的不适,最明智的选择是立即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确保安全有效。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肠息肉? 凡是由肠黏膜表面突向肠腔内的任何可见的新生物均称为息肉,作为临床初步诊断,起源于肠壁各层的间叶组织和一些非真性肿瘤,但未做组织学诊断前很难确定其性质,都统称为肠息肉。甚至早期肠癌,在组织学诊断前,做X线及内镜检查时也描述为“息肉样病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