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朱易凡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东院甲状腺乳腺外科
-
急性乳腺炎患者接受穿刺治疗通常不会产生显著的长期后遗症,此过程旨在排出脓液,减轻炎症。患者在术后配合恰当的护理和药物治疗,大多能恢复良好。自行处理身体不适可能加重病情,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关键。
2020-03-27 12:30
1. 穿刺部位疼痛:短期内穿刺处可能会有轻微疼痛或不适,但通常会随着伤口愈合而逐渐减轻。
2. 感染风险:虽然罕见,但任何侵入性操作都有感染的风险。按时服用抗生素可降低这一风险。
3. 形状和感觉变化:乳房的形状和触感可能暂时改变,但通常会恢复正常。
4. 心理影响:部分患者可能会对穿刺经历产生心理压力,心理咨询或支持有助于缓解。
5. 乳汁分泌:对于哺乳期妇女,穿刺可能短暂影响乳汁分泌,但通常不影响哺乳功能。
急性乳腺炎穿刺治疗后,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休息,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同时按时服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如有持续的不适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良好的护理和积极的态度将有助于快速康复。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包括乳头炎、乳晕炎及乳腺炎。最常见于哺乳期,尤其是初产妇。有文献报道急性乳腺炎初产妇患病率为50%,初产妇与经产妇之比为2.4:1。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但以产后3—4周最为常见,故又称产褥期乳腺炎。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其次是链球菌,如不及时处理,则发展为蜂窝织炎、化脓性乳腺炎或乳腺脓肿。发病率为2.9%~4.8%。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是两大发病原因,前者主要由于乳头过小或内陷、乳汁过多和乳管不通致排空不畅所致;入侵细菌多来源于乳头皮肤的破损、不良哺乳习惯、婴儿口腔炎症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