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叶参 副主任医师
阳江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
上热下寒是一种中医常见的寒热错杂证型,表现为上部有热象,下部有寒象,如面赤喉痛、下肢冰凉等。其成因多样,包括久病失治、用药不当、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体质因素等。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应立刻就医,遵从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不宜自行开药。
2020-03-08 20:12
1.疾病原理:上热下寒的形成与人体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有关。上部阳气偏盛而出现热象,下部阳气不足而呈现寒象。
2.常见症状:常见症状有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心烦失眠、腹泻腹痛、下肢畏寒等。
3.治疗药物:临床常用的中成药有乌梅丸、交泰丸、黄连上清丸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散寒、调和阴阳的作用。
4.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可适当多吃一些温热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羊肉、山药等。
5.生活习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保暖,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上热下寒的治疗需要综合调理,用药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病情恢复。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