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何兴祥 主任医师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常发生在回盲部,可导致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还可能伴有发热、盗汗、消瘦等全身表现。当身体感到不适时,务必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指示进行诊治,不宜自己随意用药。 1. 病因:主要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少数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经口感染是主要传播途径。 2. 症状:常见的有腹痛,多位于右下腹,呈隐痛或钝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腹部肿块;全身症状如发热、盗汗、乏力、消瘦等。 3. 检查:通过结肠镜检查、X 线钡餐造影、结核菌素试验等帮助诊断。 4. 诊断: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5. 治疗:一般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肠结核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多数患者可治愈。但如果延误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
2024-11-19 13:36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肠结核? 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eulosis)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炎症,主要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绝大多数继发于肠外结核,如肺结核等。结核杆菌进入腑道,可引发肠道病变,以回盲部最常见,其次为升结肠、回肠、空肠,再次是其他肠段。可形成溃疡或增生型肠结核。本病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女性稍多于男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