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何兴祥 主任医师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胃黄色瘤是一种在胃黏膜上形成的脂质沉积性病变,其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胃黏膜损伤、脂质代谢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年龄增长等。若身体感到不适,务必立刻就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切勿自行开处方。 1. 胃黏膜损伤:长期的炎症、刺激等导致胃黏膜受损,为黄色瘤形成创造条件。 2. 脂质代谢异常:身体脂质代谢紊乱,使得脂质在胃黏膜处沉积。 3.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胃黏膜炎症,增加胃黄色瘤发生风险。 4. 慢性胃炎:胃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易诱发黄色瘤。 5.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加,胃黏膜功能减退,更易出现病变。 胃黄色瘤一般为良性病变,多数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生活方式等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和改善。但仍需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2024-11-19 14:46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黄色瘤? 黄色瘤(xanthelasma)又名Hand-Schuller-Christian病或充脂性组织细胞病,是脂质代谢疾病,系含脂质的组织细胞在皮肤、腱和内脏器官内形成的丘疹、结节及斑块样损害,常伴血脂增高和其他系统异常。皮肤黄瘤是真皮内含有脂质泡沫细胞的浸润。常见于老年人。可发生于遗传性血脂过高、糖尿病和其他继发性血脂过高的患者,但多数患者的血脂正常,好发于内毗部皮肤,通常上睑先发生,上睑多于下睑,可单发或多发,多为左右两侧对称性, 查看全文»
你可能对下面的内容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