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麦韵屏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慢性放射性肠炎是一种由于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可能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其中肠梗阻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发生与肠道黏膜损伤、肠道运动功能障碍、肠粘连、肠道菌群失调、肠道神经损伤等有关。一旦身体出现不适,应立刻就医,遵从医生的指示进行治疗,不宜自行开药。 1.肠道黏膜损伤:放射线可破坏肠道黏膜,导致黏膜炎症、溃疡和纤维化,使肠腔狭窄,增加肠梗阻风险。 2.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放射损伤影响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和蠕动,肠道内容物传输受阻,易形成肠梗阻。 3.肠粘连:炎症刺激使肠管之间或肠管与周围组织粘连,肠管活动受限,引发肠梗阻。 4.肠道菌群失调:菌群失衡,有害菌增多,产生毒素和炎症介质,加重肠道炎症和功能紊乱,促进肠梗阻发生。 5.肠道神经损伤:神经受损影响肠道的正常调节,导致肠道运动不协调,增加肠梗阻的可能性。 总之,慢性放射性肠炎患者存在发生肠梗阻的风险。一旦出现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炎等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解除梗阻。
2024-12-02 18:00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本病最常见于宫颈癌、膀胱癌、晚期大肠癌经钴、镭锭放射治疗后,继发率在10%~60%。多数是由于小肠和大肠对放疗感受性增高所致。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 根据肠道遭受辐射剂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发病的缓急,一般将放射性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又根据射线来源放置在体内外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外照射放射病和内照射放射病。在早期肠黏膜细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动脉壁肿胀、闭塞,引起肠壁缺血,黏膜糜烂。晚期肠壁引起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瘘道和肠粘连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