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麦韵屏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增殖性肠结核引发贫血较为常见,其原因包括肠道吸收障碍、慢性失血、营养不良、造血原料缺乏、免疫功能异常等。当身体感到不适时,务必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指示进行诊治,不宜自己随意用药。 1.肠道吸收障碍:肠结核可损伤肠道黏膜,影响铁、维生素 B12 等营养物质的吸收。治疗重点在于控制肠结核,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2.慢性失血:肠道炎症可能导致少量持续出血。需要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必要时进行止血治疗。 3.营养不良:疾病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应调整饮食,增加富含蛋白质、铁等营养素的食物摄入。 4.造血原料缺乏:如铁、叶酸、维生素 B12 缺乏。可根据缺乏情况补充相应的制剂,如硫酸亚铁、叶酸片、甲钴胺等。 5.免疫功能异常:影响造血系统。需积极改善免疫状态,必要时使用免疫调节剂。 总之,对于增殖性肠结核导致的贫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并定期复查血常规,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2024-12-02 21:31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肠结核? 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eulosis)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炎症,主要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绝大多数继发于肠外结核,如肺结核等。结核杆菌进入腑道,可引发肠道病变,以回盲部最常见,其次为升结肠、回肠、空肠,再次是其他肠段。可形成溃疡或增生型肠结核。本病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女性稍多于男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