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麦韵屏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大便失禁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肛门直肠损伤、神经系统疾病、肌肉功能障碍、肠道疾病、心理因素等。当身体出现异常时,应赶紧就医,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诊治,不宜擅自用药。 1.肛门直肠损伤:如分娩时的会阴撕裂、肛门手术的创伤等,可能破坏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2.神经系统疾病:像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等,影响神经传导,导致控制排便的能力下降。 3.肌肉功能障碍:例如肛门括约肌无力、盆底肌肉松弛,无法有效约束粪便排出。 4.肠道疾病:炎症性肠病、肠道感染等,可能导致肠道蠕动异常和粪便性状改变,增加失禁风险。 5.心理因素:过度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状态,可能干扰正常的排便反射。 总之,大便失禁的原因较为复杂。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肛门直肠指检、肠镜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同时,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有助于改善症状。
2024-12-03 01:36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是指机体对直肠内液态和固态内容物以及气体蓄控能力丧失,导致大便次数增多,常有腹泻,轻者粪便排出污染内裤,重者频频腹泻或排出软便。可发生于儿童、成年和老年,且往往因腹泻不止而去医院就诊。据调查7%的65岁以上老年人每周最少1次大便失禁,老年人在住院监护期间46%病人有大便失禁,常同时伴有尿失禁,大便失禁的妇女26%有泌尿妇科临床问题。保持正常的大便需要多个因素的联合相互作用,当一个或多个因子的破坏即可引起失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