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麦韵屏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自身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关爱自己,从关注健康开始。身体不适时,请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1.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导致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肝脏胆管,引发炎症和损伤,逐渐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 2.遗传因素:部分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但并非直接遗传给后代。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对某些致病因素更为敏感。 3.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毒物或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癫痫药物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4.感染因素:某些病毒、细菌感染可能影响肝脏功能,长期作用下可能导致胆汁性肝硬化。 5.生活方式:长期大量饮酒、不合理饮食、过度劳累等不良生活方式也可能对肝脏造成损害,促进疾病的发生。 总之,胆汁性肝硬化不是简单的遗传病,但遗传因素可能在其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群,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进行体检,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
2024-12-03 01:51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胆汁性肝硬化? 胆汁性肝硬化是指由于肝内、肝外胆管疾病导致长期胆汁淤积而致之肝硬化。一般分为肝内胆汁淤积性和肝外胆管梗阻性肝硬化两种类型,前者多为肝内细小胆管疾病引起的胆汁淤积,其中与自身免疫有关者,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后者多继发于肝外胆管梗阻,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胆汁性肝硬化的一种较少见类型,其病变主要为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长期持续的胆汁淤积,最终演变为肝硬化。女性患者约占80%~90%,多为中年以上妇女,一般认为与自体免疫有关。本病属中医学“黄疸”、“积聚”、“鼓胀”等病范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