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马明明 主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肾内科
-
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尿少,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大量蛋白丢失、有效血容量减少、肾间质水肿、肾血管收缩、肾小管功能障碍等。若身体感到不适,务必立刻就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切勿自行开处方。 1.大量蛋白丢失:肾病综合征时,肾小球滤过膜受损,大量蛋白质从尿液中丢失。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管内进入组织间隙,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从而引起尿少。 2.有效血容量减少:蛋白丢失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血管内水分外渗,血容量不足,肾脏灌注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尿少。 3.肾间质水肿:蛋白丢失引起的低蛋白血症可导致肾间质水肿,压迫肾小管,影响尿液生成和排出,造成尿少。 4.肾血管收缩:肾病综合征时,体内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失衡,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导致肾血管收缩,肾脏血流减少,进而尿少。 5.肾小管功能障碍:长期的肾脏病变可能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功能,使尿液生成和排泄异常,出现尿少。 总之,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尿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旦发现尿少,应及时就医,完善相关检查,明确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治疗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控制原发病,以及利尿、补充蛋白等对症治疗。
2024-12-03 13: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