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科
-
肌萎缩是一种肌肉疾病,症状表现多样,病因也较为复杂,常见的有神经源性、肌源性、废用性、营养性以及缺血性等。若感身体不适,请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遵循医生指导进行治疗,切勿随意服药。 1. 神经源性:当支配肌肉的神经受损,如神经炎、神经损伤等,会导致肌肉失去神经的营养和支配,引起肌萎缩。常见疾病有吉兰-巴雷综合征、颈椎病等。 2. 肌源性:肌肉本身的病变,如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等,会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和代谢,导致肌萎缩。 3. 废用性:长期不活动或活动减少,肌肉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和刺激,如骨折后长期固定、瘫痪等,可出现肌萎缩。 4. 营养性:营养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肌肉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 D 缺乏、蛋白质营养不良等,会引起肌萎缩。 5. 缺血性:肌肉的血液供应不足,如动脉硬化、血管栓塞等,影响肌肉的营养和代谢,造成肌萎缩。 总之,肌萎缩的病因多样,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024-12-04 18:01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